商用不動產遭打房政策壓抑 外資今年投資掛蛋

近三年外資投資台灣商用不動產金額偏低。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,2015年外資投資台灣商用不動產還有新台幣208億元規模,僅次於壽險業、製造業,是市場前3大買方,但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就「完全歸零」。

黃舒衛說,2017年外資對台灣商用不動產只有3筆投資、共30.58億元,其中27.52億元還是從法拍市場取得,今年到目前為止,不但整體商用市場交易呈現怠速狀態,也無外資買屋購地,「外資投資商用不動產至今掛蛋」。

但另一方面,由於台灣基礎建設完整、零售市場成熟、消費需求旺盛,又有觀光產業帶動,黃舒衛說「外資並沒有放棄台灣」,反而改以各種「營運租賃方式」投入服務業市場,形成「輕資產、重營運」的趨勢。

瑞普萊坊表示,外資以營運租賃方式投資台灣,又以日資企業最積極,日資的「三井不動產」在全台即有4個大型購物中心及3間台北市中心飯店。

包括投資58.8億、2016年開業的「MITSUI OUTLET PARK林口」購物中心及預計今年12月開幕、投資逾50億的「MITSUI OUTLET PARK台中港」,還有整體投資破400億、預計2021年開幕的台北南港經貿園區Lalaport購物園區;預計2022年開幕、緊鄰高鐵台南站的「MITSUI OUTLET PARK台南」等。另外,日本相鐵 (相模鐵道)集團及藤田集團也分別插旗北車商圈、華山商圈,光是旅館房間數就破千間。

瑞普萊坊董事長曾東茂表示,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「租金收益率偏低」加上2016年實施房地合一稅,對外資課徵35%、45%的資本利得稅,因此除了自用型的買方之外,實際交易量極低;此舉已造成市場發展動能受限,也抑制外資活化市場機會,對台灣短中長期的產業發展都相當不利。

曾東茂說,台灣若想讓外資在台灣「長治久安落地」,目前以租用的方式打帶跑、且戰且走,投資、經營的力道絕對不夠。「商用不動產等同國家重大基礎設施」也是帶動產業繁榮的火車頭,像香港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澳洲的房市管制,防止外國人炒房措施都是針對「住宅」,但商用不動產沒有「居住正義」的問題,完全不適用;唯獨台灣的打房措施是「住宅、商用不動產一體適用」值得檢討。

資料來源:聯合報